<address id="rzplt"><dfn id="rzplt"></dfn></address>
      <address id="rzplt"><dfn id="rzplt"></dfn></address>

        來源: 時間: 2002-05-11 18:27:15 閱讀:

         

         

        ── 四川省鹽學會軟科學研究項目

         

        WTO與四川井礦鹽工業

         

        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四川省鹽學會軟科學專委會

        全國井礦鹽工業信息中心

         

        2001年10月

         

         

                       

         

        1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加入WTO已經日趨臨近。今年7月我國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談判已經完成,中國在今年10至11月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國加入WTO后,將逐步按照世界留易組織確立的貿易宗旨,一方面可以享受作為成員國所具有的普惠待遇,另一方面作為成員國,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如大幅度降低關稅(無機礦物產品的已經降至4~5%左右,鹽產品的進口實際上實行的是零關稅)、建立國際接軌的一體化價格體系、削減或消除進口許可證制度、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等。應該說加入WTO后我國經濟領域的這些變化將對四川鹽業,仍至中國鹽業產生很大的沖擊和影響。

        加入WTO后四川鹽業面臨的利與弊,省內鹽業生產企業和有關部門應該作到心中有數。認真分析和研究加入WTO后對四川省整個鹽行業的影響以及必須采取的對策、措施,無疑將對我省鹽業實現跨世紀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川鹽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1 四川鹽業的歷史及現狀

            四川是我國的重要產鹽大省,具有悠久的鹽業生產歷史,歷史上的四川自貢就有鹽都之稱。四川具有鹽礦資源豐富,且分布較廣的特點。特別是長山鹽礦及羅城鹽礦的先后建成,加速了四川鹽業向規?;?、集約化方向的發展步伐,從而形成了圍繞兩大礦區的四川久大鹽業集團和四川樂山五通制鹽有限公司,加上川北、中的南充鹽廠及蓬萊鹽化有限公司,組成川鹽的骨干企業。這幾家企業的鹽產量占據了全省鹽業的90%以上。

        四川鹽業是我省的主要傳統工業之一,解決五十余年來為我省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目前,四川鹽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在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生產工藝水平等方面在全國處于重要的位置;四川真空制鹽企業目前有17家,全省鹽的生產能力為300.91噸,所生產的鹽幾乎全部都是真空鹽,產品的質量極富競爭力。

        2.2 四川制鹽工業的進步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的20多年,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四川鹽業經歷了許多在前進之中產生的波折,但鹽業的技術改造、先進技術的采用,生產裝置的總體水平是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

        我省是國內最早采用真空蒸發制鹽工藝的省份,早在70年代初,四川的五通橋鹽廠和貢井鹽廠就率先在國內興建了工業化的真空制鹽生產裝置。自此之后,真空制鹽生產技術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國遍及?!     ?o:p>

        目前,全省的制鹽定點生產企業全部都采用的是真空蒸發技術。制鹽一產設備的材質情況也是經歷了從普通碳鋼向不銹鋼、不銹鋼復合、鈦復合、蒙乃爾合金材料等優質材質發展。在制鹽蒸發、脫水干燥等操作中都適時地采用了國內的先進技術。從總體上講,我省的制鹽技術在國內是適用的、先進的。鹽的產品質量始終在國內井礦鹽產區處于前列。

        1  四川省主要制鹽生產能力及產量(單位:萬噸)

           

        自食鹽專營實施以來,我省制鹽企業按照省鹽務管理局的要求,加強了碘鹽的生產與管理,并圍繞碘鹽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技術攻關,逐步加以解決,加碘鹽生產質量得以保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四川鹽業造就了一批熱愛鹽業、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從而在人才方面確保了我省制鹽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培育方面,在省鹽務管理局的領導下,初步建立了比較有效的食用鹽銷售市場秩序,在食用鹽專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工業用鹽方面,對市場份額及價格協調上形成了較為有序的局面,為全省鹽業的產、供、銷渠道的暢通作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目前,從川鹽面臨的主要問題來看,仍然是大環境的國內、省內鹽的總量產大于銷,生產相對分散,裝置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鹽產品的附加值不高等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省的制鹽生產工藝有了很大的進步,如從瑞士蘇爾壽公司引進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熱泵制鹽成套裝置,但因諸多原因,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外,引進技術的吸收消化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夠。

         

        3 WTO后對傳統產業形成的沖擊

         

        3.1 WTO的基本概況

            WTO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GATT),誕生于1947年,其締約方的貿易占全球貿易的90%,但在法律上從未獲得真正的國際組織的地位。當時,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多邊貿易談判和對締約方之間的貿易爭端做出仲裁。在近半個世紀中,關貿總協定主持了8輪全球性貿易談判,包括決定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烏拉圭回合”,即第8輪談判。經過曲折的談判,世界工業品貿易的關稅平均稅率由1947年的40%減至1998年5%。

            1995年12月12日,關貿總協定128個締約方在日內瓦舉行最后一次會議,從而宣告了歷經半個世紀的關貿總協定歷史使命的完結。根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所達成的協議,從1996年1月1日起,世界貿易組織(WTO)徹底取代關貿總協定,成為全球最大的多邊貿易機構。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所涉及的領域不僅包括工、農業產品貿易,而且還包括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其解決貿易爭端的機制也更加有效。目前,從我國入世談判的趨勢來看,今年加入WTO已成定局。入世后,中國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應依世貿組織規則履行以下相應的義務:

            (1)在貨物、服務、知識產權方面,依世貿組織規定,給予其他成員國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

            (2)依世貿組織相關協議規定,擴大貨物、服務的市場準入程序,即具體要求降低關稅和規范非關稅措施,逐步擴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3)按《知識產權協定》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保護;

            (4)按爭端解決機制與其他成員公正地解決貿易磨擦,不能搞單邊報復;

            (5)增加貿易政策、法規的透明度;

            (6)規范貨物貿易中對外資的投資措施;

            (7)按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例繳納一定會費。

            WTO的核心是市場準入及經濟全球化,消除關銷壁壘。但應該指出的是,加入WTO后并不意味著經濟的完全自由化,因為WTO本身允許關稅的過渡及一定產業的保護,當然這種保護必須是正當保護。正當保護可以通過雙邊或多邊談判加以解決,必須規范化、科學化和國際化,從而在WTO框架內調整相關經貿法規來保護有關產業。

         

        3.2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經濟發展的潮流

        加入WTO后,我國許多產業將肯定面臨國外公司的沖擊,其中當然包括我省的制鹽產業,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從國外制鹽工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特別是北美、歐洲、南美及澳洲的制鹽工業,無論從生產工藝技術、規模效益、品種種類、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及銷售網絡等方面比較,我省的制鹽工業都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荷蘭的阿克蘇制鹽公司,其鹽產品總產量為500萬噸/年,有真空鹽和海鹽兩大類(實際上還有礦鹽產品,系用旱采的高品位巖鹽粉碎、分級而得)。他們也有多品種鹽,如餐桌鹽、軟化水用鹽、畜牧鹽、醫藥用鹽等,一共有幾十個品種。真空制鹽廠共有三座,其中之一即為我國制鹽界所熟知的亨格羅鹽廠(生產規模200萬噸/年),另兩座一為建在德國的斯塔德鹽廠(40萬噸/年,亦為兩條蒸發生產線),一為建在丹麥的馬里亞格鹽廠。阿克蘇制鹽公司實際上是一家跨國公司,在歐洲許多國家建設有制鹽生產設施,并建立了非常高效的鹽產品銷售網絡,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像這樣的公司還有德國的K+S公司、美國的蒙頓鹽業公司以及美國卡吉爾公司等。這些公司基本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制鹽規模較大,在其國內、地區鹽業生產及銷售方面具有壟斷地位;

            (2)非單一經營鹽業,通常在其它產品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3)鹽的深加工產品在鹽品中占有較大比例,如多品種鹽的開發;

        (4)一般都為跨國公司,其經營業務涉及多個國家,在地區,甚至全球建立有高效的銷售網絡。

        2  世界主要國家鹽產量及進出口貿易(單位:萬噸)

          

            當我國加入WTO后,進口產品關稅將相應地降低,國外優勢產業的產品將對國內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作為鹽這種低值產品來說,國外鹽產品大量涌入國內搶占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另外目前我國食用鹽實行的是專營,國外產品直接參與國內市場競爭要受到我國國內政策的限制,但是國外資本的進入鹽業則完全有可能。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投資澳大利亞及墨西哥等國,在這些國家投資(有獨資,也有合資)興建大型鹽場,在海外尋求日本氯堿工業用鹽的原料基地。外資的進入是好事還是壞事。根據許多國家的經驗來看,加入WTO后,隨著國外的產品和資本的進入,有將民族工業沖跨的實例,也有借助外資,發展壯大了本國民族工業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利用的問題,當然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其中的非常大的作用。

            我國加入WTO后,將與世界經濟趨于一體化,鹽產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隨著產品價格與國際接軌,國家關稅的進一步下調,國內鹽業,包括我省鹽業在勞動力價格上的優勢將逐漸削弱,加上國外制鹽先進國家在生產規模、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及營銷策略上的優勢,將肯定對我省鹽業形成威脅。川鹽應當迅速做出適當的調整,特別是在制鹽生產企業的重組及制鹽技術的投放方面,應加快步伐,適應時代的要求,做好充分的準備,融入全球化經濟大潮之中,在其中尋求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3.3 分析已經加入WTO的發展中國家的入世過程,借鑒好的經驗及避免彎路

        前面已經講到,經濟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地區與地區間、國家與國家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互相競爭、互相依存。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蓬勃發展,國家綜合勢力不斷提升,許多產業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條件。但也應看到目前我國仍然是屬于發展中國家,一些傳統產業的發展水平還相當低,加入WTO后難免會受到沖擊,制鹽產業也屬于其中之一。

        同樣作為發展中的國家,墨西哥的制鹽生產公司就走的是一條主動與外資合作發展本國產業的路。墨西哥是南美的一個發展中國家,該國礦產資源豐富,海岸線長,具有得天獨后的海鹽生產自然條件,但缺乏技術與資金,為了發展本國經濟,該國制定了優惠的引資條件,來吸引國外技術和資金。目前,墨西哥的制鹽生產,絕大多數是合資企業,主要為日本投資建立的生產裝置。這樣在生產技術上從一開始就處于較高的水平,并且產品的銷售也有了比較固定的渠道,保證了該國制鹽業的順利發展。類似的國家還有亞洲的泰國(鉀鹽礦產開發)等國家。

        因此,川鹽在我國加入WTO后,也應不失時機地利用外資,加強合作來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管理水平,把產業的立足點定位于經濟全球化上來,在更高的層次參與國內及國際市場競爭。當然,川鹽的特點是生產成本較湖鹽的成本高,但產品質量更好。因此,川鹽不宜將工業鹽的市場競爭作為營銷重點,而應將食用鹽及多品種鹽作為我們的優勢,并加以大力發展。

         

        3.4 中國加入WTO后包括制鹽工業的傳統產業會遇到的新問題,包括國家相關政策及生產企業經營策略的調整

            我國鹽業的年生產能力達到約3900萬噸,2000年全國產鹽量為3369萬噸;其中加碘鹽的年生產能力為810萬噸,2000年生產加碘鹽642.98噸;多品種鹽的年產、銷量大約為10萬噸。我國鹽的生產量多年來一直處于世界第二的位置,而固體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總產量的13.6%左右。在我國:食用鹽實行的是專營制度;兩堿工業用鹽實行鹽堿企業雙方直接見面、雙向選擇、簽訂合同、直接結算的制度,其它工業用鹽實行由鹽業公司統一經營的制度,鹽業主管部門采取監督管理的政策;國家鼓勵生產企業加大鹽產品的出口。

            近年來,雖然我國鹽產品的進口關稅執行的實際上是零進口關稅政策,但由于鹽是一種低值產品,不適合長距離的產品貿易,因此幾乎沒有進口,國外生產的鹽很難進入中國的銷售市場。但是從1995年開始,國家出臺了改進工業鹽供銷和價格管理辦法的政策,由計劃經濟為主逐步轉為由市場調節為主的格局;每年國內工業鹽的銷量在1700萬噸左右,1998年國內兩堿用鹽高達1765萬噸,而隨著國內燒堿離子制堿工藝的推廣,對原料鹽的雜質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國內工業鹽不能滿足其需求,國外質量好、具備價格優勢的鹽產品就有進入我國工業鹽市場的潛在可能,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兩堿生產企業,在市場杠桿的作用下,完全有可能選擇國外質優價廉的鹽產品作為生產原料。

            3  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鹽產品價格

         

        可以預料,加入WTO后,在我國鹽產品市場上的競爭主要是工業用鹽這一塊,無論是國內產品,還是國外產品,其競爭的焦點將肯定是產品質量、價格和服務。

        在食用鹽方面,我國目前食用鹽全部以加碘鹽供應市場,由于專營賦予的國家政策保護,加上食用鹽的價格與國外比較還有很大的空間。加入WTO之后,從目前國際價格趨勢來看,食用鹽受到的影響將不會很大。與發達國家比較,盡管我們的包裝水平不如國外精美,但市場銷售價格比較國外低5倍以上,如德國500克紙盒裝加碘食鹽的市場零售價格折合人民幣為6元/盒,而國內500克塑料袋加碘鹽市場零售價僅為1元左右,就連南亞欠發達國家孟加拉國的食用鹽市場價格也高達180美元/噸,同樣高于我國目前的食用鹽銷售價格。因此,加入WTO后國外食用鹽進入國內市場的可能性不大。

        相反,在我國加入WTO后,根據市場準入的原則,如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就必須取消有食鹽進口限制,我國食鹽生產成本比這些國家低,則將有利于我國食鹽的出口。川鹽應作好食用鹽出口的有關準備,這一點,全省制鹽生產企業及管理部門應引起注意,特別是對日本食用鹽及東南亞地區的出口。

         

        4 入世后川鹽將接受國內外同行競爭的雙重考驗

         

        4.1 川鹽與國內同行的比較

            四川的制鹽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已初具規模,真空制鹽總的生產裝置能力達到了275萬噸,2000年全省產真空鹽214.7萬噸,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生產的食用鹽及工業用鹽除滿足本省需求外,還部分銷往其它省、市、區,工業用鹽還有部分出口。川鹽的產品質量一直在國內外享有聲譽,是食品加工、多品種鹽以及特殊用鹽(藥用鹽、高純鹽等)的理想原料。

        但是,川鹽生產裝置建立的時間相對較早,由于工藝技術的局限,川鹽生產在綜合能耗上,較高于新興的井礦鹽產區制鹽廠,這將直接提升川鹽的生產成本;在產品的粒度上,與這些地方生產的鹽有差異,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影響到川鹽的省外銷售。

        此外,川鹽與其它省份生產的真空鹽,特別海湖鹽相比較,在生產及銷售的運輸成本方面,尚存在不利的地理環境制約因素。目前,川鹽出口價格大致為,重慶FOB價30美元/噸;上海FOB價65美元/噸(四川久大鹽業集團2000年出口鹽報價)。根據國內鐵路運輸價格計算,每噸產品運輸至沿海港口的運輸費用就高達250元左右,這對川鹽的出口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就是我國加入WTO后,川鹽的市場競爭重點則應在國內,并且應該是合理物流的相鄰省、市、區。對高附加值的產品,如多品種鹽、高純鹽可以并應當大力開發,有機會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4  2000年度井礦鹽區省內外制鹽經濟指標比較

             表5  美國卡吉爾公司、省外鹽廠及省內鹽廠真空鹽產品質量比較

         

        4.2 川鹽與國外制鹽公司比較,存在的不足和優勢

            四川的制鹽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國內制鹽工業領域,已經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的鹽礦資源主要為天然鹵水和地下巖鹽層,水溶采礦提取鹵水,真空蒸發制鹽。所以四川生產的鹽產品普遍質量較好,特別適合于作為加碘鹽載體和進行產品深加工。四川鹽業具有下面一些優勢:

            (1)四川井礦鹽資源豐富,不少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巖鹽資源。巖鹽地質儲量約占國內第一位,天然鹵水也十分豐富,并絆生有硼、鉀、溴、碘、鋰、鍶、銣、銫等稀有元素亟待開發利用,為發展鹽化工產品深加工奠定了基礎;

            (2)四川制鹽企業生產能力已具有一定規模,鹽質純度高,質量好,生產穩定,受自然災害影響小,能長期持久穩定供貨,且川鹽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3)四川產鹽歷史悠久,特別是開發利用真空制鹽和水溶采鹵時間早,經驗多,具有人才和技術優勢;

            (4)長期以來,四川鹽業系統產、運、銷已形成營銷網絡,同時與之配套的科研、設計、地質、勘控、鉆井、學校、質量檢測、信息等部門齊全,這是國內其他省區無法比擬的,易于形成整個優勢;

            但四川制鹽行業與國內新興的井礦鹽產區及國外先進的制鹽業比較,明顯存在以下不足:

            (1)四川屬于較老的產鹽區,底子薄、包袱重、設備陳舊,與國外比較,規模較小,大型化、自動化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較低,省內一些制鹽生產企業存在效益不佳的狀況;

            (2)由于四川地處內陸,介于交通運輸的限制,使川鹽的外調和出口與沿海比較,物流運達成本顯為不利;

            (3)目前,全省制鹽業還處于相對分散的狀態,使行業內部不便形成統一的經營策略,有時容易造成經營、管理上的混亂,甚至會相互擠壓,特別是在兩堿工業用鹽的生產及銷售方面;

            (4)產品單一,包裝水平低,多品種鹽目前開發的僅有30多種,國外有上百種。包裝設備材料雖然有改進,但仍未脫離手工操作。國外大多數國家采用紙盒包裝的環保型材料,目前在省內還是空白;

            (5)對高附加值的鹽產品,尚未進行有效的深廣度開發和相應的市場展拓。

            6  歐洲制鹽典型裝置情況

         

        4.3 主動出擊,通過技術或資金引進,與國外制鹽優勢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直接參與國際競爭。

            制鹽在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產業之一。四川鹽業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方面,振興鹽業、實現川鹽的持續發展,是鹽行業及其全體員工的歷史使命。四川鹽業所面臨的問題應該說也是我國制鹽工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鹽業企業建立新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理順產權關系的深化改革,有效地優化川鹽產業結構,堅持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全省鹽行業的持續發展動力,我們面臨的許多困難,是可以并且能夠逐步得到解決的。

            我國將在今年加入WTO,國家經濟將發生重大變化,川鹽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應在各方面作好充分的準備,在這種變化中求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我們認為應優先考慮的工作有以下幾點:

            (1)首先,川鹽對內應充分利用其人才、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國家對四川等西部地區采取政策傾斜這一難得的機遇,合理配置資源,加強內聯外合,內部盡快組建產銷高度協調的四川鹽業總公司,形成集團化經營,使川鹽形成合力。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對產銷雙方的利益進行重新調整,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2)其次,川鹽對外一是加強與兄弟省、區、市鹽業單位聯系和經濟交往,促進川鹽銷售,求得共同發展;二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川鹽的產品出口,特別是食用鹽的出口,而重點地區應定位在東南亞地區,這是因為四川離該地區在地理位置上較近。

            (3)加入WTO后將更有利于鹽產品的出口,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形成拳頭、統籌規劃、一致對外,避免競相降價,鼓勵公司、鹽廠多出口鹽產品。2001年,國家計劃出口鹽產品75萬噸,全省各制鹽企業應在省鹽務管理局的統一布置、協調下,加強鹽產品的出口工作,力爭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增加出口量。

            (4)主動尋求與國際上知名的制鹽跨國公司合作,如美國的卡吉爾公司、荷蘭的阿克蘇公司以及德國的K+S鹽業公司;在國家政策允許和可能的條件下,招商引資建立控股公司,利用這些公司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資金,實現川鹽的跨越式發展。

            (5)加大科技投入,盡快開發出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在產品。積極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全面開展,持續地保持川鹽人才和技術的領先優勢。

         

        5 結束語

         

        中國加入WTO后機遇和挑戰并存。從宏觀上來講,對我省制鹽工業是有利的,但對每一個企業來說,若缺乏有效的迎接挑戰的對策,也必然會受到較大沖擊。因此,我省制鹽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意識;必須重視人才培訓與引進;適度規模經營,在積極“引進來”的同時,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這樣才能在國內外鹽業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我們相信,在我國加入WTO后,通過全體同仁的不斷追求和努力,全省制鹽行業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撰稿:周伯琦 孔志遠)

        編輯:admin